欢迎来到病例网 [ 全部 ] 分站

万条患者治疗经验、8000多个医疗机构、12500余名医生告诉您应该去何处看病、如何治疗、所需费用、最终效果

男,41岁,眼部出血性带状疱疹一例
医疗机构:浙江大众医院 | 访问量:1719 |
医生:李医生 | 医疗费用:3600 | 发布日期:2019-08-03 15:21:00
[患者姓名]:
[患者年龄]:41
[性别]:男
[科室]:眼科
[症状与体状及患者自述]:【一般资料】 患者,男,41岁 【主诉】 因右侧面部带状疱疹疼痛、睁眼困难10余天,于2010年1月10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,既往身体健康。 【现病史】 查体可见患者右侧额面部大量疱疹,部分出血并结痂。眼部检查:视力右眼0.01,左眼0.40。右眼上睑皮下淤血(图1A),角膜水肿,角膜上皮溃疡(图1B);前房深度中等,瞳孔直径为6mm,对光反射消失,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;眼底窥不清。左眼视盘边界清,色泽正常,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。
[体测与化验数据]:
[诊断结果]:【初步诊断】 右眼出血性带状疱疹;右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。
[诊治过程]:【治疗】 右眼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,每日6次;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涂眼,每晚1次;质量分数0.1%氟米龙滴眼液点眼,每日2次;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,每日1次;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扩瞳,每日1次;更昔洛韦片口服,每日3次。用药后20d患者自觉右眼视力好转,角膜溃疡愈合,水肿减轻(图1C,D),但出现动眼神经麻痹、上睑下垂等症状。嘱患者停止口服更昔洛韦片,继续局部治疗。于2012年5月21日复查,可见右眼角膜云翳形成(图1E),药物性瞳孔扩大,视力右眼0.10,左眼0.40。右眼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,每日2次;质量分数0.5%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,每日1次。于2012年10月15日再次复查,可见右眼下方角膜基质浸润及水肿,表面不平,新生血管长入(图1F),视力右眼0.05,左眼0.40。临床诊断:右眼复发性带状疱疹性角膜炎。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、糖皮质激素药物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。治疗后2周角膜浸润和水肿均减轻,但新生血管仍未消退。调整治疗方案,右眼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,每日3次;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,每日4次;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,每日3次;0.5%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,每日1次。嘱患者定期复查,目前仍在随访中。
[药品名称]:尚未填写
[治疗周期]:尚未填写
[医嘱]:尚未填写
[治疗效果]:尚未填写
[其他]:【讨论】 眼部带状疱疹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样病变,儿童多发,以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,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因素诱发后,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激活,侵犯三叉神经,引起眼部带状疱疹。水痘-带状疱疹主要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的区域,相关病变占所有带状疱疹的10%~25%。眼部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多与炎症反应有关,包括浸润性(如角膜炎)和血管炎性(如巩膜炎、虹膜炎、缺血性视盘病变、眼眶血管炎),其他并发症有神经受损(如神经麻痹性角膜炎、眼肌麻痹及神经痛)或组织瘢痕(如眼睑变形、神经痛及脂质性角膜病变)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脊神经炎刺激脊髓侧角细胞,使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眼部血管收缩,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可加重角膜炎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约1/3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角膜会受累。本例患者眼睑和角膜病变严重,治疗后20d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,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显著,而在药物减量过程中角膜炎复发,虽经积极治疗,但仍遗留角膜云翳。本例患者提示:(1)在出血性眼带状疱疹的急性期应适当延长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时间,否则易复发。一旦复发应及时就诊,以免贻误治疗。(2)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早期局部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。早期合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,减轻水肿及降低神经痛的发生率。(3)重症患者多与免疫力下降有关,如过度劳累及情绪剧烈波动等。另外,近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呈现升高趋势,在抗病毒及抗炎治疗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B2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。
[全部费用]:3600
[患者年龄]:41
[性别]:男
[科室]:眼科
[症状与体状及患者自述]:【一般资料】 患者,男,41岁 【主诉】 因右侧面部带状疱疹疼痛、睁眼困难10余天,于2010年1月10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,既往身体健康。 【现病史】 查体可见患者右侧额面部大量疱疹,部分出血并结痂。眼部检查:视力右眼0.01,左眼0.40。右眼上睑皮下淤血(图1A),角膜水肿,角膜上皮溃疡(图1B);前房深度中等,瞳孔直径为6mm,对光反射消失,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;眼底窥不清。左眼视盘边界清,色泽正常,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。
[体测与化验数据]:
[诊断结果]:【初步诊断】 右眼出血性带状疱疹;右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。
[诊治过程]:【治疗】 右眼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,每日6次;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涂眼,每晚1次;质量分数0.1%氟米龙滴眼液点眼,每日2次;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,每日1次;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扩瞳,每日1次;更昔洛韦片口服,每日3次。用药后20d患者自觉右眼视力好转,角膜溃疡愈合,水肿减轻(图1C,D),但出现动眼神经麻痹、上睑下垂等症状。嘱患者停止口服更昔洛韦片,继续局部治疗。于2012年5月21日复查,可见右眼角膜云翳形成(图1E),药物性瞳孔扩大,视力右眼0.10,左眼0.40。右眼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,每日2次;质量分数0.5%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,每日1次。于2012年10月15日再次复查,可见右眼下方角膜基质浸润及水肿,表面不平,新生血管长入(图1F),视力右眼0.05,左眼0.40。临床诊断:右眼复发性带状疱疹性角膜炎。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、糖皮质激素药物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。治疗后2周角膜浸润和水肿均减轻,但新生血管仍未消退。调整治疗方案,右眼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,每日3次;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,每日4次;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,每日3次;0.5%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,每日1次。嘱患者定期复查,目前仍在随访中。
[药品名称]:尚未填写
[治疗周期]:尚未填写
[医嘱]:尚未填写
[治疗效果]:尚未填写
[其他]:【讨论】 眼部带状疱疹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样病变,儿童多发,以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,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因素诱发后,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激活,侵犯三叉神经,引起眼部带状疱疹。水痘-带状疱疹主要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的区域,相关病变占所有带状疱疹的10%~25%。眼部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多与炎症反应有关,包括浸润性(如角膜炎)和血管炎性(如巩膜炎、虹膜炎、缺血性视盘病变、眼眶血管炎),其他并发症有神经受损(如神经麻痹性角膜炎、眼肌麻痹及神经痛)或组织瘢痕(如眼睑变形、神经痛及脂质性角膜病变)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脊神经炎刺激脊髓侧角细胞,使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眼部血管收缩,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可加重角膜炎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约1/3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角膜会受累。本例患者眼睑和角膜病变严重,治疗后20d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,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显著,而在药物减量过程中角膜炎复发,虽经积极治疗,但仍遗留角膜云翳。本例患者提示:(1)在出血性眼带状疱疹的急性期应适当延长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时间,否则易复发。一旦复发应及时就诊,以免贻误治疗。(2)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早期局部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。早期合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,缓解疼痛,减轻水肿及降低神经痛的发生率。(3)重症患者多与免疫力下降有关,如过度劳累及情绪剧烈波动等。另外,近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呈现升高趋势,在抗病毒及抗炎治疗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B2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。
[全部费用]:3600
-
过去
174 条评论
